从“计划”到“战略”,美国华裔继续笼罩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


世界华人精英联合会 焦虎
2018年2月,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·雷(Christopher Ray)在一次会议上说:“中国留学生都在为中国政府搜集情报,要动员全国的力量去应对”。随后,特朗普总统指控中国存在不公平贸易和盗窃美国知识产权行为。当年11月,司法部启动了“中国行动计划” (China Initiative),以下简称“计划”。
2018年2月20日和4月20日,美国世界华人精英联合会、大费城华人维权会等社团组织2次在美国独立广场举行抗议集会和游行,反对美国政府将华裔标签化,反对特朗普滥用职权。
截止2021年底,该“计划”总共起诉了 150 余人,其中逾九成的被告是华裔或者是华人。然而,因该“计划”被起诉的大多数案件均因证据不足败诉和撤诉。社会各界对“计划”的批评声浪也日益高涨。
2021年9月,斯坦福大学192名教授联名致信司法部,要求不要继续在美国大学里玩猫鼠游戏抓间谍。《科学》主编霍尔顿索普(H. Holden Thorp) 在《科学进展》(Science Advances)发表社评–“中国行动计划”必须结束(The China Initiative Must End)中直言:“几乎没有证据表明,实际的商业秘密被转移到中国。够了,真的够了——是时候结束这种资源和注意力的浪费了。’计划’未能产生任何结果,表明其背后的推理有着严重缺陷。”
2022年2月23日,司法部宣布终止备受争议的“计划”。国家安全助理检察长奥尔森(Matthew 0lsen)在宣布时表示,司法部此前对“计划”进行了为期数月的审查并得出结论:亚裔美国人和学者长期以来对“计划”的批评是有道理的——他们一直认为“计划”不仅助长了歧视,还损害了美国吸引顶尖人才和追求尖端研究的努力。
启动“计划”的目的是为了打击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、经济间谍行为,但从实施效果看,真正因技术间谍锒铛入狱的中国人少之又少。相反,大量华裔科学家、大学教授、企业高管等科研、技术人才最初往往被当作与中国“共谋”盗窃美国技术的犯罪嫌疑人接受调查,而最终绝大多数调查都不了了之。即使某些嫌疑人被定罪,往往是以签证欺诈、电信欺诈、虚假称述等与科研诚信相关的罪名,这更像是司法部意图污名华裔科学家为技术间谍未果,捡起的一块遮羞布。实施三年多的“计划”证明了政府借“国家安全”之名,行种族歧视之实,其后果是削弱了美国的科研竞争力、助长了美国社会对华裔群体的偏见与歧视,加剧了种族歧视这一“政治病毒”的蔓延。
值得注意的是,终止“计划”后,司法部迅速启动了名为“对抗民族国家威胁的战略”(Strategy for Countering Nation-State Threats,以下简称“战略”)项目,声称将重点打击中、俄、朝鲜、伊朗等国家的间谍渗透行动。司法部称,终止“计划”不会影响对目前根据该“计划”启动案件的调查,新一轮涉华调查的强度和频率也不会减少。“战略”启动以来,证明司法部所言非虚,多名华裔科学家、工程师被指控窃取商业秘密、从事经济间谍活动,并且涉及通用电气、孟山都、可口可乐等大型公司。由此可见,从“计划”到“战略”,这只是美国政府的新瓶装旧酒,玩弄文字游戏,而华裔科研人员仍笼罩在麦卡锡主义的阴影下。
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近期的民调显示,对中国持负面评价的美国民众比例达到创纪录的82%,比去年提高了6%,较之2017 年,更是上升了 35%。在当前美国社会反华情绪高涨的大背景下,继续启动“战略”等项目,无疑是“火上浇油”。历史上,美国有歧视华裔乃至亚裔群体的不光彩记录。1882年的《排华法案》是美国第一部基于国籍限制移民的联邦法律。1917年的《亚洲禁区法案》更是禁止所有南亚人入境美国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在美华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抗争史,他们用不屈的精神为彰显平等正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今天,面对美国政府的各种歧视行动,华裔唯一的出路就是效仿前辈,勇敢站出来进行抗争,而不是逆来顺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