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吴来露的竹画苑地
Original 甘一鸣 文艺纵横2022-05-06 00:33Posted on 安徽
四十年辛勤耕耘,四十年风霜雨雪。
四十年殚精竭虑,四十年春华秋实。生于古徽州歙县的花鸟画家吴来露嗜竹如命,几乎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竹,他的《竹》画刊载于《人民日报》、《人民网》、《美术报》、《中国书画报》等媒体上,《竹报平安》《疾风劲节》分别被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收藏,国内一些著名画家、评论家和学者如郭因、汪观清、章飙、张仲平、黄澍等对吴来露的竹画盛赞有加,不一而足。
也难怪具有“大好河山”之誉的古徽州人杰地灵,走出了一代又一代著名画家,如渐江、黄宾虹、汪采白等,新安画派应运而生纯属天然,接续传承这些名垂画史的画家画艺,走出一批又一批新杰画家,被誉为“新安一枝竹”的吴来露先生便是其中之一的佼佼者。
吴来露出生于古徽州歙县一个翠竹环绕的小山村,从小他就呼吸着竹林新鲜空气,在竹林中嬉闹,拔竹笋、捡竹衣,在竹林中长大,对新篁老竹一往深情。心里想着竹的风姿,眼里看着竹的摇曳,风竹、晴竹、雨竹、雪竹,新篁劲竹一一都刻印在来露心中,眼睛一闭,脑海中便是千姿百态的翠竹影像。来露学画和他人不同,多看别人的竹画,拜众师为师,从中领悟,以能者为师,从中感悟。他画了数以千计的竹画,又否定数以千计的竹画。几十年吞吐咀嚼,几十年推敲磨砺,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画竹风格。来露的《竹》画用笔精到,构图清雅,墨色俱佳,画风老辣,气韵生动,清新俊逸,颇有诗意。或中堂,或小品,幅幅风韵潇疏,逼近板桥,疏宕有奇气,令观者满目生辉。在吴来露的一系列《竹》画面前,让你顿感满目潇然,万竿烟云,可称作新时代新安画派逸品。
吴来露画竹重写生,勤观察,主张画竹必先“胸有成竹”。他的画竹,承接了宋文与可的画竹理论“墨深为面淡为叶”的传统画法,他的《一枝一叶总关情》,密叶丛生,用笔撇写竹叶,以墨韵表现出翠竹的形影风姿和郁郁生机,寄托了竹的劲节高雅,傲霜凌寒的性情。并用流利的行书书写出郑板桥的“衙斋卧听萧萧竹”一诗,寄寓画家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牵挂之情。《百年恰是风华正茂》画法苍劲简率、墨色变化丰富,书法圆劲与画作简率,可谓相得益彰。这应得益于他长年以生活为师,以自然为师,以竹为师。从“眼中之竹——胸中之竹——手中之竹”中可探寻出他的笔墨技巧主要取法石涛,同时汲取郑思肖、徐渭、高其佩笔意。他常以行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,并引用黄庭坚行书开张的笔入画,因而能多而不乱,少而不疏,体貌疏朗,笔力劲峭。这在他的另一幅竹画《君子之风》中可窥见,竹叶如长枪大戟,疏密穿插有序,凸显出竹的超群拔俗,坚韧倔强的品性,巨幅《坚贞不屈》气势凛然,气韵生动。翠竹在风中摇曳,枝叶在风中舞动,片片枝叶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处世的角度,其空旷,大开合式的布局,反映出画家对竹的秉性的吃透,对笔墨技巧的谙熟,从而构成画家心中之竹的灵奇和神韵。
中国传统绘画中的“逸笔草草”,是一个“看似寻常却崎岖”的“漫不经心”之举,要求画家有着全面的修养。在我看来,“逸”离不开松快和洒脱的心境,而松快则是在运笔时要“顺气”、“顺势”,惟有这样,才能做到松而不散,气韵流畅。巨幅《风清气正报平安》气势非凡,风韵超群,可视为画家的力作之一,透过画面,可看见画家用扛鼎之力,挤出笔端之水墨,使画灵创涌动,韵味无穷,冲击力更大。其笔痕墨量,似永远不干涌纸上者,其确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,其高超的境界令徽州画坛内名家赞叹不已,国内一些名家称来露的《竹》为“新安一枝竹”,实至名归,也算是一种真诚的勉励吧。
纵揽来露的竹画,令人振奋,沁人心脾。《雪夜清风见精神》构图饱满,气象博大,动感极强,雄浑劲健,是画家在画竹方面的一个大胆的突破,让人感受到竹坚贞不屈的品格,傲雪凌霜的品质。《贞姿不受雪霜侵》谨严矩度,直追宋元,苍润变化,天真淡雅,画面静穆,文人气息浓重。《疾风劲节》以书入画,竹竿以劲挺之笔出之,枯湿浓淡,阴阳向背,粗细长短,疏密交叉,相应变化,竹叶多处却不显乱,竹叶少处也不现疏,脱尽时习,秀劲绝伦。来露的竹画,正如板桥自题《墨竹图》:“……凡余作画,无所师承,多得于纸窗、粉壁、月光、月影中耳。”一句话,吴来露的画竹来自生活,在他的《竹》面前,你能听到竹叶的沙沙声,能闻到竹枝的清润味,甚至情不自禁地上去摇动几竿,可见竹叶纷纷落下,其神合处,则臻胜景,遒劲中见媚姿,其萧散自在。
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,吴来露深谙从生活中来,到生活中去的创作原理,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是来露创作竹画的原则。吴来露在画竹中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。而在崇高思想境界中画竹时,笔下风竹、晴竹、雨竹、雪竹、新篁、残竹,皆有其气韵,有其灵魂,有其品格,可以看出,在创作中他利用疏密、聚散、浓淡等因素进行笔墨的整体设计,使画面开朗明快,节奏感强,加强了形式感。并长于运用线条组成不同的情感节奏和韵律,充分发挥线条的情感效能。
站在吴来露的《竹》画前,尘世间的烦恼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,一切是那么洒脱,那么悠然自得。也正是这种激情与真诚相溶,恣意和热爱相拥,来露作画才能挥笔无忌,随心所欲,用情与爱去描绘竹的一枝一叶,将自己的追求和创作的灵感融为一体,所以能画竹清新可触,带着山野之风的新篁翠筠乡情,乡愁全部飘散在其中,“新安一枝竹”的美誉之冠放在吴来露身上,情在理中。
刚逾知天命之年的来露正处创作的黄金阶段,创作之情豪情万丈,他是一个无师自通,拜生活为师、拜众师为师,勤勉自律的出色的画家。我始终认为,所谓的国家级省级专业头衔对他来说已无所其谓,虽然他在《人民日报》、人民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和《中国书画报》、《美术报》等专业媒体发表作品近300篇次,奥运典藏、世博典藏都收藏了他的作品,那只是对他不断创作、不断创新的一种鞭策和鼓励。“艺术之路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。这是吴来露一直铭刻在心的创作格言。